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,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。(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)
关闭
欢迎 {{loginUsername}} 登录,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App(安卓) App(苹果)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
选择城市
切换城市分站,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

当前选择城市:总站
总站 {{item.district_text}}

那些被老板“点名参加”战略会议的HR,都做对了什么?

转载 培训发展

请用微信扫一扫 2022-03-02 17:48 {{clickNum}}

如何让人才培养方案适配战略需要,并且能够快速产出业务成果?这是很多企业都在不断研究的话题,今天我们将基于过往的客户咨询经验,从3个步骤给一点实操性的思路,以供参考。


作者:小圈 来源:圈外人才管理荟



图片



图片

研讨会:盘需求,心中有全景



企业对人才的关注点,是为企业提供能够产出高绩效的人才。每家企业的战略规划不同、组织土壤不同,那么能够在其中产出高绩效的人才也不同,这就意味着人才培养必须立足战略和组织,来设计与之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。



就如下图的房子一样,战略和组织是顶层设计,而人才管理包括培养,是其支撑。



图片



道理都懂,但问题是,怎么才能根据战略,一步步到人才培养方案?这其中最关键的,是CEO以及业务负责人的参与。



大多数时候,HR/培训部门做出来的方案会被老板认为对战略理解不透。所以,我们往往会采取两种方式,让人才培养更加贴近业务:

第一种,是让HR/培训部门理解业务,然后根据业务做方案做规划;

第二种,是让业务理解人才的重要性,然后让他们来提需求。



实际上,这两种方式都有问题。



首先,HR再怎么理解战略、理解业务,都不可能做到像业务部门那样,中间一定是有差距的。而如果让业务部门自己来提需求,他们对于人才培养的专业度不够,只能凭感觉,按照这个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,往往跟实际业务也是有偏差的。



我们推荐的方式是,由HR/培训部门主导,拉上管理层,通过2-3次的研讨会来进行共创。



在共创过程中,如果企业自身的专业度不足,可以找1名外部咨询顾问来主持和引导。这个共创的过程,一方面是将“战略”向“人才”需求拆解的过程,让最终的人才方案适配业务需求;另一方面,也是HR/培训部门与管理层达成共识的过程。




矩阵图:聚关键,找到核心点



通过第一步的研讨会,我们可以明确战略需要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人才,培养对象就出来了。



但是具体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呢?我在前一篇文章提到,人才培养不能阳光普照,而是要找准关键点,大力出奇迹。这个关键点,不只是关键人才,还需要具体到关键人才的某一项或者几项关键能力。



所以,HR部门需要先做出岗位胜任力模型,但是并非在这些胜任力上面“平均用力”。比如A岗位对应有5项能力,但一定不是这5项能力都是需要投入重点资源去培养的,要找到“杠杆点”。



如何找到杠杆点能力?这里的建议是,根据各个能力对战略的影响程度和稀缺程度,做一个矩阵图。







(1)影响度低、稀缺度低:对战略影响度不高,而且这项能力在市场上也不稀缺,完全可以招到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才,这时候我们就不需要花时间培养。



(2)影响度低、稀缺度高:这项能力在市场上比较稀缺,那可能需要内部培养,但因为对战略影响度不高,所以没有那么紧急,不需要立即培养。



(3)影响度高、稀缺度低:对战略影响度很高,但是这项能力在市场上不缺,那就完全不需要内部培养,直接外部招聘就可以。



(4)影响度高、稀缺度高:对企业的战略影响度高,而且这项能力在市场上又非常稀缺。那这就是可以撬动业绩提升、或者管理效率提升的“杠杆能力”,培养出来的投资回报率会非常高。



举个例子,一个销售要掌握的能力有很多,客情关系、谈判技巧、用户思维等等,不可能每样能力都培养。我们可以把所有能力项列出来,放到上面的矩阵图里,这样我们可以发现,“面访能力”是我们最应该培养的能力,针对这个能力进行专项培养,立马就能增加销售转化率。如果是蜻蜓点水似的,搞各种销售技巧培训,就会发现隔靴搔痒,最后的结果就是:没有产出!

我们知道,战略的关键是“聚焦”、是“放弃”,因为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,实际上,我们的人才培养资源也是有限的,当然也应该聚焦。




4步法:抓效果,大力出奇迹



IBM曾做过一次面向全球CEO的调查,结果显示,有65%的CEO 认为企业当前的培训是无效的或者针对性不强的。这里面有一个很多HR容易忽略的环节——学习项目设计。



人才培养毕竟是个教育事业,并不是找了内容,让员工自己去看,就能够有效果的。如果这样可行的话,那么就不存在教育学这个学科了,而全世界的学校可能也不需要了,所有人直接在网上获取需要的内容就可以进步。



人才培养的目的,是为了培养高绩效的人才。因此,如何让员工愿意去主动学习,并且能够适配不同水平的员工,让他们能够学会,然后在学会之后,还能够应用到工作中,最终产出业务成果,是需要经过一系列设计的。



学习项目设计需要包含几个环节:






1、问题调研:了解培训需求,确定学习项目的目标。包括能力水平的测试、调研学员的问题场景,调研上级的需求/痛苦。我们一般都会进行这个步骤,才能确保培训项目真正解决企业问题。60%以上的培训项目没有效果,是在于这个环节没有做好。



2、内容匹配:结合企业发展阶段、学员的程度、实际工作场景等综合因素,选择适合的培训内容。



3、教学运营:用教学设计,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运营,保障学习效果(下文具体展开)



4、项目复盘:用柯氏4级评估模式,加上量化的效果指标,可以清晰直观体现培训结果。



其他几个环节这里不多展开,将来我们会通过系列文章来进一步说明。



关于教学运营,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一下。教学运营设计是为了提升学习内容的“留存”程度,设计从听讲、阅读、示范、讨论、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。



根据学习金字塔,学习吸收率在30%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,都是“个人学习”或“被动学习”;而学习吸收率在50%以上的,都是“团队学习”、“主动学习”和“参与式”学习。




比如我们的教学运营设计,就是依据学习金字塔原理进行设计。



除了基础的课程学习,还有大量学员“主动学习”部分:比如课后测试&案例拓展,班主任会组织带学讨论,行业助教负责答疑;还有定制化企业案例,让学员进行实操演练。



最后,我们来总结一下,如何设计上承战略,下接业务的人才培养方案?



1、研讨会:盘需求,心中有全景。用研讨会的方式从战略推导到组织和人才。

2、矩阵图:聚关键,找到核心点。用能力盘点九宫格的方式,找出关键能力。

3、6步法:抓效果,大力出奇迹。根据企业情况和学习方式,设计学习项目。
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