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离职心态去工作的人,最后都被离职了
最近,一则热议话题引关注:“用离职心态去工作有什么感受?”
有网友说:“当然是爽爆了啊。怼天怼地怼老板,谁也别想拿捏我。自从有了离职心态后,工作中干的每一件事都像是在交待后事,别提有多开心。”
当“离职心态”被鼓吹,甚至跟职场幸福感直接挂钩后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“离职心态”的践行者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“心中有辞呈,职场永无敌”。
但是,拥有“离职心态”并非熟用辞职威胁,更非“破罐子破摔”,稍不顺心就想离职。动辄就闹离职这是“巨婴心态”,既不成熟也不专业。
1
离职心态≠直言直语
近几年,职场“爽言爽语”大行其道,抱着离职心态的人更是摆出了人挡杀人,佛挡杀佛的架势横冲直撞,野性发言。
张鸣家境不错,在职场混就图一开心。用现在流行的话说,他是来整顿职场的,而非被职场整顿的。
入职培训后,领导让他做表格,他看了下表直接说:“不好意思,做不完。”领导示意他先做,他打开电脑敲了个表头就开始玩游戏。领导微信上要表格,他却说,还没做完。
领导让他加点班,做完下班。他直接回怼:“做不了,下班时间到了。”领导未接话,自己做了表格,但他的实习考核不予通过。后来,他另找新工作,却因背调翻出了他之前的“劣迹”,被新公司拒绝。
离职心态并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,不考虑工作本分而只考虑自我心情。职场的行业圈子很小,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表面看你有任性的权利,但公司也有避雷的自由。
在职场呆的时间越长,越能明白除了经验和能力,业界风评也会直接影响到你的职场生涯。
2
离职心态≠冲动裸辞
打工人和公司之间的矛盾说白了就是加班和薪资之间的矛盾。一如网友所言:“月薪三千五你别跟我扯犊子,该怼怼,该润润;月薪三万五,领导英明,同事伶俐,前台美丽。”
但三万五的工作只是少数,三千五的工作才是常态,并且很多企业就想让员工拿三千五的工资干一万五的活。
小刘所在的公司就是这样,钱少事多,最后一件小事成为了迫使他离职的稻草。他还没找好下家就冲动裸辞,结果社保断缴,长时间待业,在家里越呆越焦虑。
一时间,他病急乱投医海投简历,好不容易找了个房产置业顾问的工作,还被疫情“搅黄”了,刚上班3天,就又再次失业。
老话说:“识时务者为俊杰。”网上曾经有一个话题“拥有多少储蓄才可以随时裸辞?”
有人说:够交一年房租。
但这也是建立在“时务”稳定的基础上,一言不合炒了领导的鱿鱼固然爽,但自断退路,为了面子出卖里子的辞职只会削弱自身的抗风险能力。
不是不可以离职,而是与公司割席前,我们要保证能持续挣钱,这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。
3
“离职心态”正解模式
模式一:做到本分,视心情付出情分
阿婧的性格中多少有点“讨好”成分在里面,在同事要她帮忙的时候,哪怕自己手里有活儿,只要不紧急,她都会优先帮同事去做。
一来二去,她经常被“打扰”,完整的工作时间被切分成了碎片。
本以为这样像同事示好,表达善意,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收获善意。但没想到,在同事眼里她只是个OKR工具。对于她的忙同事推三阻四,但却将她帮过的忙写进自己的周报。
就像《甄嬛传》提到的那样:“别人帮你是情分,不帮你是本分。”职场打工本就各凭本事,你帮别人是情分,不帮是本分。
离职心态它可以帮你看清职场人情世故的本质:离职后跟大多数前同事的关系就像前任关系,只会渐行渐远,各自安好,同行时自己开心就好。
模式二:看重离职的实用价值而非情绪价值
有很多人把离职心态理解为:我只是一个打工的,到哪都是打工,我只想让自己在一个没有让我那么难过的地方打工。
离职心态非摆烂心态:如果我到哪都要给人打工,那么我前期忍耐的意义就在于后期可以选择不打难过的工。
正确的离职心态应该是:每一次离职都有提升,之前出现的主观性问题不再复现。
将离职带来的使用价值放在首位,而非将情绪价值放在首位。
模式三:主动出局,做不熬也能出头的事情
马莉三个月前被公司调整了岗位,从技术岗调整到了管理岗,但她根本没有管理能力,属于那种“不会带团队就只能自己干到死”的那种人,压力很大。
每天上班前都要哭一通才愿意去上班,想要申请调回原岗,但怕被嘲笑,想要离职,但又觉得同事关系不错,担心离职后没有更好的选择,只能一直劝自己坚持。后来到心理科检查已经是中度抑郁。
职场上有一种赢叫输的漂亮,有的时候放弃不适合自己工作、职位,看上去是默认自己不行,但实际上是为了腾出时间去做自己能行的事情。
职场不是努力就会出结果的地方,与其在不合适的事情上死磕,不如以退为进,主动出局。
离职心态的价值就在于:我有勇气退出不适合我的领域,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失败,我并非不擅长所有事情。
在心底植入离职心态是为了做事有“破釜沉舟”的魄力;做人有“不卑不亢”的骨气;虽为打工人却还允许自己有一点“及时抽身”的洒脱。
职场率性并非打得赢嘴炮,撂得动挑子;而是去留由我,每走一步都有筹谋,皆是向前。
留言说说,你如何看待“用离职心态去工作”?